一项调查发现,不少儿童在面对一张白纸和画笔时感觉非常茫然。因为他们习惯了在已绘好的图画上填色,或者按照老师或爸妈的要求画些什么。

  儿童智力发育专家认为,想像游戏会让生活更加丰富。富于想像力的头脑很少会感到无聊。动用想像力的宝宝更容易面对不同的选择做出抉择,想像力能为他们提供更多想像活动的机会。

  想像力发展进程

  Q:宝宝想像力发展的进程是怎样的?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A:1.宝宝的想像力发展与年龄有关

  宝宝想像力的发展与他的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假定给宝宝一个空盒子,1岁左右的宝宝首先想到用嘴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探究空盒子的奥秘,他也可能将空盒子扔到地上,看盒子从空中直接冲向地面,然后在地面上滚动的情景,并欣赏盒子掉落地面时发出的声音。宝宝会一直尝试,一再地确认他所观察到的因果关系。1岁半的宝宝明白了盒子的用途,他可能会把一些小东西塞进盒子,当成他藏匿各种宝贝的仓库。2岁的宝宝已经具备足够的想像能力,他会挖掘出盒子的一些新功能,比如拿盒子当帽子戴在头上。3岁以上的宝宝想像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因此,他可能将一个简简单单的盒子想像成快艇、小动物的家、魔术盒,或者其他我们根本想都不会去想的东西。

  2.假想游戏是想像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宝宝想像力主要体现在他的假装游戏中,他的假装游戏越复杂,说明宝宝的想像力越丰富,相反,假装游戏越简单,宝宝的想像力就越贫乏。通过这些假装游戏,宝宝发展了丰富的想像力,而宝宝通过假装游戏发展的想像能力也有助于他更好地把握周围的环境与世界。通过假装游戏,宝宝想像中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随着想像力的提高,宝宝学会了通过他喜欢的游戏把这些丰富多彩的内涵带给为他惊喜的父母以及周围其他人群。

  各年龄段发展情况

  Q:宝宝在各年龄阶段,想像力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呢?

  A:1.5~2岁--

  1岁半以后,宝宝开始玩假装游戏。2岁前宝宝的假装游戏比较简单,基本没有什么创新的成分,大多是他生活的简单重复,与周围人群的生活没有什么联系。

  到了2岁,宝宝的假装游戏则加入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宝宝可能通过观察与思考,慢慢尝试概括自己或他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再将这些行为加入到他的假装游戏中去。比如他会学着妈妈的模样,拿起一个玩具电话,对着话筒说:“喂!你好!你是谁呀?”然后进行一番听起来十分有趣,但是不见得合乎逻辑的“对话”,最后他也会煞有介事地跟对方说“再见”,并挂断电话,结束他的通话游戏。

  2~3岁--

  过了2岁,宝宝对周围发生的事物有了更多的理解,他的假装游戏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复杂。比如,宝宝会把任何其他物品当成电话,将它拿起来开始打电话的游戏;他不再停留于给玩具娃娃喂上一口饭,或者简单地拍拍玩具娃娃哄她睡觉,他很有可能像模像样地洗菜、切菜、烧菜、将烧好的菜放在盘子里,再将美食“喂”进娃娃的小肚子。宝宝利用自己综合生活经验的能力,让一些新的生活经验变得更有意义。

  3~5岁--

  3岁是宝宝想像力游戏的一个分水岭。过了3岁,随着宝宝各种知识的积累,他的想像力也越来越丰富,于是他的假装游戏因为有了这些作为基础,便越发地登峰造极起来。除了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一些事情,他甚至开始想像一些我们根本就无法想像的事物来开展他的假装游戏。3岁以上的宝宝开始对“过家家”的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喜欢尝试各种不同的角色,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展示自己对不同角色的理解。

  5岁以上--

  快5岁的宝宝想像力已经十分丰富,他喜欢冒险,喜欢去新地方、做新事情,已懂得世界充满着各种可能性。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仍然喜欢玩“过家家”,但游戏的情节与人物比5岁以前丰富了许多。宝宝想像的故事情节多发生在饭馆、公共汽车、火车、飞机、医院和杂货店等日常熟悉的场所,因此,他常常把自己的小三轮车假想成公共汽车或警车;把自己从台阶上、凳子、椅子上往下跳看作是飞机在飞行或者外星人降临地球;他对画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已经能用各种线条和图形组合成画面,并把自己的画解释得丰富多彩且颇有情趣;喜欢在游戏中扮演自己理想中的人物比如奥特曼、超人等等。

  每个宝宝都有想像力

  Q:每个宝宝都有想像力吗?

  A:其实,每个宝宝都有丰富的想像力,只不过,宝宝的这种想像力有的被爸妈注意到,并且获得爸妈的赞赏;更多的却是被忽视了,被嘲笑了,甚至被斥责了,于是宝宝的想像力在有意无意中被扼杀了。

  小编总结: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心强、爱幻想,可能有些想法在父母看来很可笑,但是却符合孩子的特点,所以千万不能盲目打击,要运用合适的方法来鼓励孩子,让他们的想像力天马行空,有益于智力开发。

友情提示: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或者拨打24小时咨询热线029-85383838。
Copyrights2010-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安曲江妇产医院 版权所有 陕ICP备17002243号
网上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