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道怀孕的那一刻起,准爸妈们就开始着手学习育儿知识、置办生活用品,在十月怀胎的过程中,更是每天盼星星盼月亮的期待能与宝宝早日相见。可是呢,如果可爱的小天使真的提前来到父母身边,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早产儿的出生率约为10%,并呈现递增趋势。对于早产儿来说,安全降生只是他跨过的第一道坎,未来生长过程中还将面临诸多健康隐患。对于早产宝宝的父母来说,都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并且应及早准备的呢?

  何种原因易导致早产?

  早产儿泛指在胎龄37周以前出生的婴儿。随着经济的发展,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白领女性,由于工作压力较大、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以及高龄妊娠等各项因素,导致生下早产宝宝的比例不断增长。按照每年2000万新生儿计算,每年早产儿会超过150万。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早产率为11.8%,且这一数字正在逐年增多。

  早产儿的特点有哪些?

  新生儿体内诸如钙、铁、锌、维生素AD等营养素主要是在胎儿期通过胎盘从母亲获得的储备,但是早产儿由于在母体内时间短,因此营养素储备也较少,难以满足后期的生长需求,同时,早产儿消化吸收能力弱,因此更容易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不成熟,是威胁早产宝宝健康的重要因素。另外,呼吸困难和缺氧导致的肺透明膜病,是早产儿死亡常见的疾病之一。此外,由于抵抗力弱引起的败血症,将早产儿死亡率再一次提高。

  早产宝宝的护理秘籍

  1、提前做好出院准备

  对大多数早产儿来说,当宝宝体重长到4斤左右,各系统发育逐渐成熟,离开婴儿保温箱后能在室温下维持稳定体温,各项生命体征均正常,且自已能吃奶、排便有规律、体重稳步增加时,宝宝就可以出院回家了。但此时的早产宝宝各系统和器官仍然较弱,生活能力较低,容易出现健康问题,这也就要求家长要给予早产宝宝更精心的照顾。

  早产宝宝刚出院后,家长应为孩子创造温馨的环境,并要克服自身焦虑的情绪。早产儿绝大多数时间在睡眠,胎龄越小睡眠时间越多,每天要睡20多个小时,除按时喂奶外,家长应避免打扰孩子的睡眠。只有让宝宝尽量保存能量、恢复精力,才能逐渐像正常足月儿一样强壮起来。

  一般情况下,早产宝宝6个月以内需要每月到医院复查一次;6个月之后,根据宝宝的情况,由医生决定1-2个月复查一次;1岁以后2-3个月一次,直至2岁。

  2、注意生活环境健康

  由于早产宝宝身体弱、免疫力低,因此家庭环境一定要空气新鲜,注意通风,室温适宜(冬季24-25℃,夏季27-28℃),湿度50%-60%。尽量减少外人来访,家人如患有感冒症状时要避免接触孩子。

  早产宝宝的皮肤娇嫩,要勤换尿布或尿不湿,大小便后用清水冲洗,保持臀部皮肤干燥,预防尿布疹。在脐带未脱落之前,每天用酒精进行适当地消毒,并保持干燥。宝宝的衣物应选用全棉制品,经常清洗更换;宝宝的衣被厚薄需适宜,以手脚暖和而脖子下面没有汗为准。

  3、注重喂养和营养补充

  一方面,早产儿提前出生,营养储备先天不足,而出生后又要快速生长,医学上形象的称之为追赶型生长,这需要更多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另一方面,早产宝宝的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早产的宝宝的营养补充需要特别对待。此外,早产宝宝肺泡发育不够成熟,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远高于足月儿。早产宝宝比较好吃母乳,因为早产母乳的成分与足月母乳不同,有利于消化和吸收,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成熟,提升抵抗力。并且,哺乳能够增进母子间的情感交流,有益宝宝的身心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母乳虽然营养丰富,但维生素A和维生素D这两种营养素的含量仍然较低,足月婴儿的日常需求量都无法满足,早产宝宝就更需要加量补充了。维生素AD对新生儿的发育至关重要,除了促进钙吸收,促进骨骼发育外,特别是对宝宝的抵抗力有特殊作用,这对于本身发育偏差的早产儿就更重要了。对于早产宝宝来说,维生素A还有一个独特的功能,那就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利用,以及支气管、肺脏的发育和成熟,从而减少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

  维生素A通过提高呼吸道、消化道粘膜上皮的完整性,以防御病菌入侵并能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抗体生成,提升宝宝抗病能力。另外,维生素A对维持角膜、结膜等组织上皮细胞功能也很重要,是视网膜感光物质合成不可缺少的物质,维生素A缺乏可能会导致宝宝被近视眼、干眼症、眼盲症等眼疾困扰。另外,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吸收,促进早产宝宝的骨骼发育,从而促进身高的增长。如果宝宝缺乏维生素AD,视觉系统、骨骼系统、免疫系统都将面临严重威胁。

  鉴于维生素AD对宝宝的重要性,儿保医生都会建议无论是足月宝宝还是早产宝宝,都应该从注意额外补充,以满足身体成长所需,而早产儿更应该提早加量补充才能满足追赶型生长。

友情提示: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或者拨打24小时咨询热线029-85383838。
Copyrights2010-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安曲江妇产医院 版权所有 陕ICP备17002243号
网上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